摘要:只要鼠标一点,大西洋边维多利亚岛的订单,就能瞬间进入深圳供应中心,继而进行流程化处理。财务共享中心利用时差优势,“日不落”地循环结账,经...
如果摆在十几年前,华为人绝不会相信,会有这样的一天:
只要鼠标一点,大西洋边维多利亚岛的订单,就能瞬间进入深圳供应中心,继而进行流程化处理。财务共享中心利用时差优势,“日不落”地循环结账,经营数据第一时间掌握。
从纯手工帐,账务处理效率低下的通信科技企业,到建立有全球范围内一流财务共享中心的世界500强,可以说,华为的财务组织见证了企业多年来的成长,也奠定了如今华为的成功与辉煌。
华为的例子,给很多企业上了生动的一课,也给很多财务人指出了未来的方向。
▎曾经华为的基层会计:工作多靠人品,干得最苦评价却**
每天早上一踏进办公室,就不由得深吸一口气,需要投入成堆的单据中,挑出自己需要的。操作的过程中,只要有其他同事稍微打扰一下,翻一下放收据的框,一切又乱套了,还得重头再来。
一天的工作能否顺利展开,颇有点“三分靠运气,七分靠人品”的无奈……
这是十几年前,华为基层的会计,每天的工作状态。而这样的会计人,在当时占了大半。
财务每天为了员工上交的各种“杂乱无章、不合制度”的单据发愁。和员工沟通扣减报销事项,遇到脾气不好的,免不得一通责骂。明明每天累得像狗,却似乎始终得不得其他部门的认可:效率低、速度慢、扣减规则不明……都是财务的“锅”。
而这一切,在SSE平台的出现后,才稍有改善。
▎“水分”十足的数据导致:总账的财报经常延时,且质疑声不断
在当时,华为除了基层处理报销、核算的会计,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外,负责财报的总账也麻烦不断。简单概括以两个词:混乱、奔溃。
而问题的源头,便是“水分”满满,不能及时性更新的数据:
前端给的数据错了,之后的账目也随着一错到底,这样的情况,发生过不止一次。因不数据不及时,几个月前就已落单的项目,可能还不曾被归进**的财报中……
为此,曾采取过一系列应对措施,专门成立“找茬小分队”,核审各地报过来的数据,然后手工调账。但事实表明,这种从下游堵住污水,治标不治本的方法,成效并不大。
▎“堪称“及时雨”的改革:财务共享中心的大坝,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
2005年开始,华为财务部陆续规划了一系列的变革项目:搭建全球统一的会计政策、海外ERP项目实施、七大共享中心成立……而这也给华为重新带来了“生机”。
在一个偌大的会议室里,IBM顾问声情并茂地阐释了“共享服务”的概念。而这也是华为的财务人第一次了解到“财务共享”的概念。财务共享中心就像是坚固的大坝,把分散在不同业务单元的财务、人力资源重新进行分离整合,由独立的实体提供统一的服务。
在此之前,像惠普、福特、IBM等知名跨过企业,已有成功案例,利用财务共享为企业提供更加高品质、优成本、一致性的财务服务。而经过多年的努力,华为也终于突破了财务管理上的层层“青纱帐”,寻找到了一条明路。
而华为交出来的“成绩单”也是相当不错的:
单张发票处理成本下降75%、审计调整率0.01%,2014年在原先基础上推行了财报内控,共监控前端各类不合规数据78亿美元,3年共避免资金损失9.45亿美元……
▎“今日的“华为”,明日的“XX”:改革大势下,财务人的出路?
华为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,将财务和业务链紧密结合,业务员们开始体会到,财报不单单是财务的工作,而是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,从前端设计时,就开始对之后的财报产生“影响”。
华为这种改革,并不是个例,目前国内不少企业都在纷纷效仿,而其中,多的是很多财务人梦寐以求的“名企”。
对财务人们来说,最关心的莫过于这种“改革”大势下,究竟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?继企业改革后,财务人也面临着新一轮的财务转型。而转型的方向,已经有迹可循:
1、进入数据:从核算数据向管理数据转型,将传统核算数据重新聚类展示,更能贴近业务活动的本身及管理需求。
2、进入业务:跨越账本,向管理会计转型。就目前来看,管理会计是财务行业的一种大势,包括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“会计证取消事件”,呼声**的就是推出国产的“管理会计证”作为入行新门槛,但目前还只能依靠于CMA、ACCA GBS等泊来的证书。
3、进入系统:在系统化大背景下,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系统的管理,将管理系统和财务制度层层贯通。
4、进入流程:打进市场部门,有意识地熟悉公司的流程与状态,设计并且不断优化系统之间的关联度,在流程中判断出、预测出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和漏洞,站在财务管理决策的角度看问题。
在不久的未来,财务领域,究竟会往什么方向发展,还很难有定论,但从华为、海尔、惠普等企业身上,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“苗头”。